当前位置:
绣娘助力脱贫路 非遗文化传四方——访新文艺群体、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陈玉秀
0
时间:2020-12-15 作者:多杰措、曲央德庆

  编者按:新文艺群体植根于民间,与市场紧密对接,善于利用新型技术,具有旺盛的开拓创新能力。当前,这些新文艺群体正通过各大电视、网络、自媒体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尤其在今年年初持续开展的“文艺战疫”中,新文艺群体创作的热情,运用新媒体创作传播的能力尤为突出。为挖掘我省这一群体部分人员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引导带动新文艺群体队伍发展壮大,更好繁荣发展我省文艺事业,省文联网宣部通过深入调研,选取了各文艺门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文艺群体,通过系列报道展示其现状和积极探索。 

绣娘助力脱贫路  非遗文化传四方
——访新文艺群体、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陈玉秀
  陈玉秀,本科学历,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宁刺绣项目传承人,门源补花绣的传承人。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青海省刺绣协会副会长。其创办的湟中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青绣传承保护基地”;被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命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青海省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其本人获得过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及三十多个省部级奖项,同时也是青海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海刺绣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陈玉秀作为一名民间工艺美术师和青绣行业的领军人物,一直以来都专注于青海地方刺绣的挖掘、保护、传承、研发、制作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她在传承青海刺绣的道路上承担着多种角色,既是技艺出众的绣娘,又是受人尊敬的培训老师,还是精明能干的女企业家,更是无私奉献的文艺志愿者。她有很多头衔,但最重要的还是刺绣传承人这个称号。她说,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一名公司的经营者,但是相较于企业家这个称呼,我更喜欢大家叫我绣娘。因为只有“绣娘”才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息息相关,也唯有在这一工作中能找寻到最初的快乐。
  说起这几年的创业之路,陈玉秀告诉我们“手艺不难,创业难”,一路真是步履维艰。最初创业时她在西宁成立了绣绣工作室,后又演变为青海青居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再后来功成身退将此公司交由其他股东负责。2015年,陈玉秀在海北州门源县注册成立了门源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她于2018年将公司迁移至西宁湟中,更名为“湟中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初来乍到,一切从头开始,陈玉秀与当地政府对接,租下了一所废弃的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基本只有四面围墙的一块空地。面对缺水、没电等重重困难,陈玉秀不惧艰难,迎刃而上,经多方协调联系后基本解决了水电问题,她开始凭借自己的双手于2019年开工建设基地厂房。目前已建好工作室、员工休息室、培训室及青绣陈列展厅,这些都已投入使用。
  走进陈玉秀的中国青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陈列展厅,这里展出了不同年代的几万件枕顶、荷包、钱包、鞋等传统绣品。据陈玉秀妹妹介绍,这里有近三万件枕顶,都是姐姐陈玉秀个人所收藏,每一件作品图案都没有重复的,经专家团鉴定最早有来自清代的枕顶。她谈到,这些绣品之所以如此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更是因为其采用的针法中,有一部分已经失传。这既是青绣传承过程中流失的一部分,也是祖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行走在这刺绣的时空隧道,聆听着每一个年代留下的关于刺绣文化的记忆,其魅力无不震撼到后人。

中国青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陈列展厅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对青绣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青绣作为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作为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民族艺术品,被赋予时代的期许,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青睐。陈玉秀凭借着对刺绣的情怀与传承精神,带领着千余名妇女学习刺绣,增收脱贫。这些学员多是留守居家的农村妇女,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陈玉秀不仅免费开设培训班教授这些妇女相关理论知识及刺绣技艺,还每天支付给她们一百元生活补贴。这不仅帮助了当地农村妇女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也使她们可以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同时赚一些钱来补贴家用。但是,陈玉秀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人才”的紧缺。她说,由于大多数农村妇女接受的教育不多,很少有人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东西灵活运用,转变成自己创新的艺术品,她们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技工”,而真正的“绣娘”不仅是技艺熟练的技工,更是需要运用智慧来创新、创造性地绣出作品才行。面对青绣“人才”缺失和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陈玉秀不得不考虑扩大培养群体,她将目光转向了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她表示自己非常看好技校学生这个群体,因为这些学生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所以为其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艺时也能够很快理解并吃透,容易通过自己的思维转化出创新后的作品。在2019年陈玉秀与湟中职校合作开设了刺绣学习班,每周都会派老师为学生教授刺绣技艺及相关理论知识。她说,虽然与职校合作还处于试运行阶段,未来的结果是怎样的还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这个群体中能够培养出传承人,对“刺绣”这一行业的繁荣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做法不仅为传承青海刺绣文化积累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也能成为推动青海刺绣文化传承发展的巨大推手。
陈玉秀指导绣工进行刺绣
  陈玉秀所创办的公司不仅致力于刺绣的传承及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创新打造了很多刺绣文化产品。疫情期间,陈玉秀与青海省中医院合作,由医院出防疫配方,她们绣荷包,完美的打造出“防疫荷包”并推向市场。陈玉秀回忆道,防疫荷包一经推出,就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由于订单量太大,除了绣娘们在疫情期间加班加点的赶活儿外,还找来了一些热心的朋友过来帮忙打包发货,才得以及时交货给客户。不仅如此,陈玉秀还在疫情期间为西宁市高三学生免费赠送了价值20万元的防疫荷包,希望能够在这危难时刻,与全省人民携手抗疫,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除此之外,陈玉秀公司所生产的刺绣文创产品很多,例如扇子、笔记本、书签、茶杯垫、手提包、钱包、香囊、颈椎枕、抱枕、围巾、服饰绣、装饰画……等等几十种,均畅销于全国各地。其刺绣产品在以“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上作为伴手礼赠与各国嘉宾,深受大家的喜爱。

绣品展示
  问及是否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公司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时,陈玉秀谈到,2019年11月23日晚,她们生产的荷包在知名带货主播薇娅的直播间里进行过售卖,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精细的做工吸引了众多网友前来购买,三千件库存荷包在三分钟内瞬间售空。但是,由于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快递公司愿意上门服务,所有的订单都只能由他们自己打包后亲自送到快递站点寄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有些力不从心。但她依然表示往后的工作还会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这个巨大推手来促进青海刺绣文化的宣传及文创产品的销量,力求通过青海刺绣这一媒介来向外界宣传青海。
  • 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一号电话:0971-6330561
  • 传真:0971-6330561信箱:qhswlwxb@163.com
  • 邮编: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