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助艺推动戏曲文化植根河湟谷地访新文艺群体戏曲艺术家乃东红
编者按:新文艺群体植根于民间,与市场紧密对接,善于利用新型技术,具有旺盛的开拓创新能力。当前,这些新文艺群体正通过各大电视、网络、自媒体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尤其在今年年初持续开展的“文艺战疫”中,新文艺群体创作的热情,运用新媒体创作传播的能力尤为突出。为挖掘我省这一群体部分人员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引导带动新文艺群体队伍发展壮大,更好繁荣发展我省文艺事业,省文联网宣部通过深入调研,选取了各文艺门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文艺群体,通过系列报道展示其现状和积极探索。
以商助艺推动戏曲文化植根河湟谷地
——访新文艺群体戏曲艺术家乃东红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在历史不断演进、文化交流交往中流传到青海这块土地。而乃东红,就是一位致力于在青海广袤大地上,深植秦腔文化、传播秦腔艺术、扩大秦腔影响力的艺术家。

乃东红是一位对秦腔艺术有着深厚情怀的艺术家。13岁开始学习秦腔,初中毕业后考入甘肃省靖远县剧团,开始她的戏曲生涯。她通过努力,在工作学习期间积累了深厚的功底与舞台表演经验。因为演技精湛,于1994年调往兰州市剧院工作。不久,萌生了转行从商的想法。于是她辞掉旁人羡慕的铁饭碗,凭一腔热血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在商界多年的打拼,乃东红积累了丰富的从商经验和厚实的经济基础,而秦腔总是在脑海中闪现,忙碌之余经常有那字正腔圆的唱调挥之不去。

乃东红重拾老本行,带着同样热爱戏曲艺术的甘肃老乡,来到了青海。她回忆,当时刚来青海的时候,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虽然也有一些人热爱秦腔艺术,但是来看他们演戏的人毕竟很少,青海省仅有的专业剧团当时也基本处于业务停滞或人员离散的状态。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地,乃东红并没有想要放弃,而是更加专注于让秦腔艺术在青海这块沃土上继续发扬光大。
2014年,乃东红在海东市平安区创办艺馨创意文化园,这是一个集戏曲表演、体验、培训、研学、服装道具展示、餐饮为一体的青海“100”特色文化旅游点,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戏曲)的传承基地。不仅如此,艺馨创意文化园旗下的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还承担着国家三区人才服务专项计划的培训工作,剧团目前有固定演员12人,其他为流动演员。

乃东红和剧团演员在演出之余,经常不辞辛苦的赴青海省各州县进行秦腔艺术培训。通过培训,吸收好的演员到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同时鼓励戏曲爱好者登上舞台。她谈到,这一培训活动不仅为当地热爱秦腔艺术的群众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为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乃至戏曲艺术的宣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乃东红带着她的剧团经常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系统地讲授秦腔艺术。她谈到,“戏曲进校园”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艺,也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乃东红的努力争取下,今年6月,“戏曲进校园活动辅导基地”在海东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挂牌成立。

谈及当前所遇到的困难,乃东红说,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有好剧本、好演员,但苦于没有经费支撑,一直以来都排演不了大型剧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从一定程度上说,也阻碍了戏曲艺术的创作道路。乃东红计划结合戏曲艺术制定一些营销策略,向外延伸戏曲文化产业,打造更多戏曲文化产品。同时,充分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为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进行大力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力。
乃东红表示,剧团能够走到现在,除了自身的努力,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社会各界的帮助,她将坚守“传承戏曲文化,发扬戏曲精神”的本心,继续带领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走向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