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践行雷锋精神 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志愿小分队大通农民画培训服务活动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开展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2019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青海省文联活动方案》精神,省美协结合美术工作实际,以繁荣美术创作为目的,组成美术志愿小分队紧紧围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践行雷锋精神,于2019年2月28日赴大通县开展农民画培训服务活动。
青海省美协副秘书长王欣传达省文联开展文艺惠民活动精神,强调开展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文艺志愿精神的积极弘扬,更是学习雷锋精神的有力践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省美协组织了来自不同绘画领域的优秀画家汇聚于此,与大通县的农民画家们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青海省美协理事、大通县文化馆干事、油画家孙晋青阐述了对农民画的个人见解,农民画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与西方油画大相径庭,油画出现伊始便是对人物、生活的记录,以此启发农民画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创作源泉,推陈出新,借鉴其他画种的优点和特点,丰富农民画创作元素。
青海省美协理事、中国画画家刘建宁老师讲到,农民画在形成过程中以民族民间艺术为根基,以乡土生活为母体,融合了时代内容和民族传统美术的样式、观念和功能,是民族传统文化及民间美术体系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农民画创作者要不断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画身边的人、事、物,同时也要意识到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创作者要积极应对新的发展环境,继续发扬农民画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价值。
青海省美协会员、中国画画家、大通县农民画画家朱锦明老师表明大通县农民画独具一格,其造型夸张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内容丰富,直率地表达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充满欢乐美好的气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大通农民画在2007年被列入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大通县农民画的高度肯定。
青海省美协会员、大通县农民画画家史家星在总结个人农民画绘画经验的基础上,讲解了农民画构图、造型、表现技法等方面的知识要点,就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与参培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活跃了培训气氛,增强了大家对农民画的绘画兴趣,提倡把好的思想融入农民画当中,画出大通农民画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青海省美协会员、湟中县农民画画家张斌讲到,农民画是传统民间绘画的延续和发展,以农民、牧民、渔民为创作主体,以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语言,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作品。我们青海的农民画,不管是大通县还是湟中县,都是以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民族特点为创作背景,突出表现了高原风光及风土人情。我们农民画现如今不仅需要延续创作传统,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风貌,表现时代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拓展发展空间。
在座谈交流活动后,老师和参培学生一起步入“2019年‘迎新春’大通农民画作品展”展厅,现场共同交流探讨农民画的绘画技法和方式,老师依次对每幅农民画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鼓励大家多看多画,丰富创作题材,提高绘画水平。
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以“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基层,把丰富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群众”为宗旨,深入基层,圆满完成了这次活动,体现了艺术服务大众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