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东市文联
0
时间:2023-09-21 作者:
  海东市文联于2012年成立,现共有市作协、书协、美协、摄协、音协、舞协、评协、花儿研究会及青海河湟文学学会。市县(区)文联共有各类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5000余人。五年来,海东市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积极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的桥梁纽带作用。
文艺活动有声有色
  文艺活动是文联工作最重要的载体、最主要的依托和最有效的“抓手”。活动主题突出。海东市音乐家协会成立了“海东市交响管乐团”,连续五年成功举办“海东市迎新交响音乐会”;举办海东市“万众‘艺’心、以‘艺’抗疫”优秀文艺作品展;在青海省大剧院成功举办郭艳华个人演唱会;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为海东籍作家举办新书发行会40余场,发行新书100余本,举办研讨会10余场;组织送文化下乡、文化进万家——送春联、送“福”字、送“全家福”等文艺惠民活动近千次;持续多年联合开展非遗进校园、送戏曲下乡、戏曲进校园、花儿大赛、河湟曲艺展演活动。

湟水潮迎新交响音乐会

湟水潮迎新交响音乐会

青海年·醉海东交响音乐会

  文艺交流持续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全市40余位文艺家到阿克苏地区开展采风交流活动;开展海东无锡两地文艺家联袂演出“太湖情·湟水意”文艺活动。

”太湖情·湟水意“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交流展演

  基层文艺活动全面开花。乐都区文联,依托书画资源成功举办‘书说乐都’——‘中国书法之乡’论坛”;近年来区文联把青少年书画培训列入工作长期计划,共进行了四十余次培训。平安区文联,近年来举办花儿等演唱会18场;大型展览21次,累计展出各类文艺作品七千余件;举办“艺”心向党文艺创作10年成就展。互助县文联,组织文艺团队赴无锡演出土族歌舞剧《彩虹儿女》;配合“三下乡”活动开展文艺演出50余场(次);开展《品读互助百年•老照片》、“书”写“海东精神”、“三农”成就书画摄影展等活动。民和县文联,依托摄影资源优势开展了“弘扬河湟文化”、“民族团结新家园”、“我心中的美丽家园”“魅力民和·文化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采风、摄影展。化隆县文联,举办多届“感动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二届拉面题材全国散文大赛。

书法之乡论坛

文艺演出

走进新时代 永远跟党走 迎新春美术作品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摄影作品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摄影作品展

精准扶贫摄影展  

党史主题作品展

庆祝建党100周年书法作品展

庆祝建国70周年书法作品展

“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送春联、送‘福’字、送书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送春联、送‘福’字、送书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图书捐赠2

  文艺人才培训不断加强。举办“海东市基层文艺家培训班”;在无锡市举办“海东市文艺家无锡培训班”;乐都区举办12期“中国书法之乡”中青年书法培训班;平安区文联近几年共举办各类讲座30余期,举办各类培训活动30余次。

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青海省海东市基层文艺人才培训班

圆梦化隆行

东西部扶贫协作海东市文艺人才培训

 

 

 

书说乐都书法培训

“循化青年文学”创办五周年座谈会 

海东市文艺人才培训班

 

文艺奖项成果喜人
  文艺奖项是展示成果、推出作品、推出人才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多名文艺工作者荣获国家级、省级文艺奖项,成绩喜人。一是全国性奖项。民和籍歌手张明旭,在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比赛中荣获决赛第一名,实现了青海省选送歌手零突破;海东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乃东红荣登CCTV-11《一鸣惊人》节目;市摄协张海平《黄河之水》在“大河上下”第十三届黄河流域九省艺术摄影展中获一等奖;市作协李万华的《丙申年》获得第十八届百花文艺散文奖;互助道情《铁拐李醉酒龙王山》获第四届“和平杯”非遗曲艺票友邀请赛“十大名票”节目最高奖;李宛谿草书作品获全国第三届草书展最高奖、全国榜书大展一等奖、全国第十四届大字展金奖。二是全省性奖项。李万华、周尚俊、贾国明、刘应军、李积霖5人荣获青海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李兰花的作品在《走在脱贫致富前列的村党支部书记》“中国梦·青海故事”征文中获奖;张海平的作品《三江之流》在“青海省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中获优秀奖;互助全县近年来有10余人次获青海“青年文学奖”、青海省文学艺术奖、青海省政府文艺奖,长篇小说《曾国佐将军》《吐谷浑王国》《天边的彩虹》、歌曲《习主席来到咱家乡》获青海省 “五个一”工程奖;姚广才、张元吉、李天才、李积霖、马仲宝、汪珍等不断有新作品呈现在省内外画展。
文艺阵地日益壮大
  五年来,海东市文艺阵地从单一传统媒介向新型网络媒介延伸,多点开花,日益壮大。一是做强传统媒介,坚守文艺主阵地。我市《河湟》《湟水河》《柳湾文艺》等10份文艺期刊(副刊)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民和县把《桃花源》发行纳入农家书屋工程,发行到全县312个村。海东市设立《河湟文化保护条例》;乐都区出版发行《乐都历史文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乐都分卷》《中国瞿昙》;平安区发行二十集“平安皮影”系列光盘,编辑出版四卷本50余万字“平安文学丛书”,7万字的《平安文史资料及民间传说》;互助县出版精准扶贫成就摄影画册《筑梦彩虹幸福土乡—互助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发行刘新才诗歌集《爱神的眼睛》、那朝庆散文集《东山有雨》、李万华散文集《山鸟暮过庭》《山色里》、李卓玛小说《虹的印记》;民和县出版《民和县文学艺术丛书》(4本)《民协文集》(5辑),出版摄影画册《民族团结一家亲》;循化县出版马明全散文集《莫道乡关远》《红星照耀黄河》、长篇小说《断尾猫》、“清水湾”文学丛书等10部文学作品;化隆县拍摄纪录片《学子圆梦》《化隆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编辑画册《抱德炀和》,出版“黄河文学丛书”、“荒原春潮丛书”、《“百年藏庄”塔加》摄影画册、李成虎《铸梦小康·青海拉面》。二是做活新型媒介,扩大文艺传播方式。市文联“海东文艺”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时期,发布以“艺”抗疫系列信息百余条,总阅读次数10万余次;“化隆文艺”“荒原春”“大美互助”“循化文学”等各县(区)文艺类公众号,也在利用网络宣传文艺工作文艺活动、推介海东文艺名家、发布征稿信息,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善,各县(区)文艺类公众号现已拥有大批阅读者,年阅读量均在10万以上。
  • 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一号电话:0971-6330561
  • 传真:0971-6330561信箱:qhswlwxb@163.com
  • 邮编: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