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联
党的十九大以来,西宁市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向和创作导向,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繁荣西宁文艺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坚持立足本土,讲好西宁故事
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握时代主题,扎根西宁沃土,将目光聚焦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河湟文化等现实题材,有计划地进行选题创作。文学创作方面,文学原创类期刊《雪莲》和文摘类杂志《意林文汇》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宣传西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就,现已成为西宁市文化宣传的窗口和展示文学实力的平台,在中国西部文坛独具风景;创作推出了《幸福西宁美文作品集》《与幸福同行》《我们的40年》《风舞河湟》《山水海湖》《绿意渐浓的西宁》《春到黑古城》等书籍,以文学形式反映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广大市民的幸福生活。艺术创作方面,广泛征集、创作《一路领航》《人民就是江山》《西宁我来了》等19首优秀原创歌曲,制作《感恩奋进唱新歌》《歌唱幸福西宁——民族团结进步歌曲专辑》,并在《歌曲》期刊发表。创作推出《山乡巨变·小康新貌》《绿色隆起火烧沟》摄影画册,编印了《大通曲艺》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美协会员写生作品集》;拍摄微电影《杨积成的一天》《驻村的日子》和人物纪录片《河湟红心》、系列专题片《奋斗百年启新程》;创作《黑城人》《为了天边那片绿》《最美山村路》等戏剧剧本;组织创作音舞诗剧《神农河湟》,现已完成主题曲《梦牵河湟》和配乐制作,该项目被省委宣传部列为2023年度重点文艺作品。创作出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的战“疫”主题文艺作品,通过多平台发布并编印《西宁抗疫文艺作品选集》,为鼓舞士气、凝聚共识,歌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出主题主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惠民
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工作大局,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群众喜爱的主题文艺活动。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党的二十大等主题举办了“西宁册页·书咏夏都”西宁地区书法作品展、“丹青献礼”西宁·柳州美术作品交流展、“时代影迹”网络摄影展、“红飞翠舞”民间曲艺基层巡演、“童心向党·我爱我的祖国”戏曲进校园、河湟之春诗歌朗诵会等各艺术门类展览、展演、展示活动40余次,运用“西宁文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展览60余次。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文艺语言,面向干部职工、文艺爱好者、在校师生、社区群众等开展各艺术门类的讲座、交流、宣讲活动70余场,在寓教于乐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市民艺术修养。
注重人才培养,文艺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不断发现和培养文艺人才,推荐优秀文艺骨干参加全国性文艺研修班、培训班,主办或协办书法提高班、戏曲培训班、摄影公益培训、采风走访等各门类文艺专业培训班及讲座、交流活动30余场。支持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先后成立文联组织,扶持52个基层文艺团体发展,加大对基层资源配置、资金扶持、人才支持的力度,基层文艺网络逐步组建和普及,基层文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市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创作、选送的优秀作品多次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主管的西宁雪莲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青海省优秀审读单位,《雪莲》被评为“青海最美期刊”,多名协会会员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文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推动文联改革,建立《西宁市文联领导干部联点基层文联、市属文艺家协会工作制度》《文艺家协会文艺活动申报制度》《<雪莲><意林文汇>期刊“三审三校”制度》等23个规章制度。在文化对口帮扶上“输血”与“造血”并重,主动联络对口援青的南京市文联,组织两地文联和文艺家协会深入开展3次调研交流,并会同青海省文联签订了三方《文艺援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开展与海西州文联、张掖市文联的文艺交流活动,着力补齐西宁市文艺事业发展短板。
南京六合区湟源县两地文联签订《文艺人才交流交融交往合作协议》
南京市文联与西宁市文联召开文艺创作与交流座谈会
“情动高原·艺彩青海”南京市文联深扎采风活动
近年来,西宁市文联协会管理、阵地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文艺作品创作、文艺精品推广、文艺成果共享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全市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吸引力、影响力、引导力不断提升,有效彰显了文艺增强文化自信、改善社会风气、凝聚思想共识的意识形态效能,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提供了有益精神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