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宋江涛: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奋力推动青海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0
时间:2024-03-29 作者: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奋力推动青海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宋江涛
青海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系统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事关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国家公园省·生态新高地”青海生态摄影巡展首站开幕式。青海省文联供图
  2024年1月10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同志指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工作,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极端重要 ;对于巩固国家安全、筑牢思想防线极端重要 ;对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极端重要,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的新定位新要求,按照“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要求,不断开创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工作新局面。会议强调,要守正创新兴文化,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擦亮“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鲜明文化标识,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青海各级文联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真正做到懂青海、爱青海、宣传好青海,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寻舞三江源”采风活动在黄南州同仁市拉开帷幕。青海省文联供图
  一、注重“体”与“用”的贯通,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务实之举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这里的“体”就是关于文化、文明以及文化建设的本质根据、根本原则,也指科学的思想理论 ;“用”就是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指实践。“体”与“用”指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阐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强大思想武器,又是科学行动指南。要实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就要彻底学懂弄通“体”的真理要义,扎实践行“用”这一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论,全面打通“体用贯通”的现实路径。
  聚焦理论层面,“体”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博大精深的理论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例如,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四个自信”;鲜明提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特别是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述“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 ;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等等。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要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通过“大中见小”“小中见大”,把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融化在心里、体现在工作中。因此,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总体性认识、科学性把握、整体性阐发、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新征程上,迫切呼唤青海文艺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健全“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青海文学周、书法大讲堂等学习体系,着力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包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发挥各级文联和协会领导班子、主席团成员“领头雁”“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化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文艺工作者的制度,深刻领会关于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重要论述及丰富内涵,以制度保障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并自觉贯彻落实到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聚焦实践层面,“用”就是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实践是理论的目的,强调实践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切实成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要义之一,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性的内在要求。伴随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提出,一项项针对性举措应运而生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制定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对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是指引文化发展创造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因此,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既要学懂弄通,更为重要的是在各自的领域进行践行,将这一重要思想自觉贯彻于、运用于、落实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过程各方面。新征程上,迫切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植青海大地,把深耕青海文艺“富矿”与反映时代进步主流统一起来,推出更多有筋骨、有情怀、有温度、有味道的精品力作,多讲令人陶醉、催人奋进的青海故事,多创作炳耀文明、百花竞放的文艺作品,推动青海文艺工作从“高原”走向“高峰”。要唱响时代强音,记录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的铿锵足音,讲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故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奋斗故事,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进步故事,凝心聚力为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歌与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剧照。青海省演艺集团供图
  二、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保证
  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九个坚持”,摆在首位的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023 年 6 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首要强调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七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中,首个着力就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这些重要指示表明,只有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文艺才能固本开新、繁荣兴盛,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陈刚书记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全面贯彻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切实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文联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文艺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人民团体,在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方面肩负重要职责。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2023 年,“国家公园省·生态新高地”青海生态文明摄影巡展首次走进浙江、江苏、广东等地;首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首届中国丝绸之路摄影大展相继落地青海;省、市州级文联与 8 个对口支援协作省市文联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推动50余项文艺合作项目落地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青海卷》的出版问世,标志着我省大系出版工程走在西北前列……我省文艺文联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各级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同筑造我省文化繁荣与文艺生活这条大河宽厚坚实的河床。
  历史成就昭示我们,全省文联组织要一以贯之地将讲党性、讲政治作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应有之义。牢牢把握政治性是文联组织第一属性、文联工作是政治工作、文联组织是政治组织的要求,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把中央和省委关于文艺工作的部署、要求贯穿到制定重要政策、部署工作任务、谋划重点工作的实践中,在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守好文艺阵地、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建强人才队伍上下功夫,不断壮大巩固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基础。
  新的文化使命召唤我们,全省文联组织要扛牢使命担当,面对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奋斗目标,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文艺的方式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主题文艺实践、创作引导、评奖评论等融通谋划、统筹推进,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浪潮,文艺文联工作要主动识变应变,要进一步强化文艺界思想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根本任务,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互联网 + 社会服务”,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工作体系,切实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作者为援青省市文联赠送巡展作品。青海省文联供图
  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不断创造文艺精品力作的丰沛源泉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了谁”的问题,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要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鲜明主线。全省文艺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只有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找到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发挥文艺润心启智的重要作用,获取推动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力量。
  繁荣文艺创作要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在刚过去的2023年,我省首次在广州、南京等地举办“国家公园省·生态新高地”青海生态文明摄影巡展,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均出自基层农牧民群众。全省文艺界要注重深入挖掘青海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推出一批赓续青海文化根脉、展现青海人文风貌的“青字号”文艺品牌 ;深入开展“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以我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项目农民画、青绣示范基地,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示范基地为平台,持续推进戏剧进校园、送万福进万家、百幅肖像进百家、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彰推介等活动,将“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有效结合,打通文艺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精品佳作要坚守艺术理想,引领社会风尚。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充分发挥文艺讴歌时代、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文联组织要切实加强文艺界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成果,进一步把各级文联及协会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委员会的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落实落细,巩固全省文艺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良好局面。
  开拓广阔天地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文艺文联工作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特征,从历史发展的大势中体现文艺时代感,尤其需要文艺工作者在贯穿古今纵向尺度和融通中外横向尺度的交织考察中深化文艺采风、文艺创作等实践活动,感受和把握人民艰苦卓绝、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与豪情壮举,构筑青海文艺创作高峰和文艺人才高峰,不断擦亮“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鲜明文化标识,以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事业的广阔天地。
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开幕式。青海省文联供图
  四、坚持“两创”的文化方针,是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批判继承”的文化方针,针对新时代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文化传承发展战略。当下,文艺创作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艺术手段和技术资源等都在发生改变,文艺传播接受的方式途径异于从前,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破解前人的经典密码,汲取精品经验,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转化创新,结合新的现实条件锻造当代精品。
  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文艺工作迫切需要坚持守正创新、主动识变应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文艺创作应注重传统和现代结合。文艺创作与发展的方向,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要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二是文艺创作应坚持现代审美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文艺创作必须反映变化,聆听时代声音,丰盈人们的精神家园,真正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三是文艺工作者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在追求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文艺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
  注重融入生活,彰显文化特色。以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杨志军为例,其作品《雪山大地》以细腻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触,抒写了青海高原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难忘岁月和各民族携手团结共进的故事。这正是一部讴歌中华民族大团结和时代发展进步的文学佳作,也正说明文艺创作只有融入生活、引领精神、体现特色,才能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因此,文艺创作要突出地域特色、时代特色,重点抓好历史题材、红色经典题材、现实题材创作 ;特别要抓好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的引导和扶持,推出更多深耕青海文化资源,释放本土文化魅力的优秀作品 ;重点记录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的奋进足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奋斗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奋楫笃行,切实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不断书写青海新史诗。
  致力队伍建设,锻造“文艺尖兵”。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要建强人才队伍,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教育培训,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 年,我们依托在我省举办的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训班,中国视协“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电视艺术人才培训班”,中国文志协“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第二片区培训班”等培训机制 , 将政治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和素养提升有效结合起来,在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教育培训方面下足功夫,引导我省广大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夯实思想根基、强化本领能力。需要特别提出的是,2023 年是作家个人获奖最多的一年,我省作家 8 人次获得中国作协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个人奖及百花文艺奖、《广州文艺》欧阳山诗歌奖、《十月》诗歌奖、中华铁人文学奖、中国金融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西藏文艺》年度奖等省级或行业作协主办的有影响力奖项,3 名作家获得中国作协创作项目扶持,取得斐然成绩。对此,要以冲击国家级重要评奖、推优、赛事、展览等活动为契机,持续做好省级文艺奖项评奖改革工作,使评奖导向更加鲜明。青海文联将全力打造有智慧有才情、敢担当敢创新、可信赖可依靠的文艺队伍,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擦亮“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鲜明文化标识,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推动我省文艺文联事业发展迈向新天地,奋力抒写全省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2024年第2期
  • 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一号电话:0971-6330561
  • 传真:0971-6330561信箱:qhswlwxb@163.com
  • 邮编: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