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公正铸权威,以佳作耀高原!第九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初评落幕
0
时间:2025-11-21 作者:
  在青海高原的文艺沃土上,每一份创作都凝聚着对土地的深情、对时代的礼赞。备受全省各族群众关注、全省文艺界期待的第九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初评工作已于11月20日下午圆满落幕。本次初评以“公平、公正、公开”为核心准则,既以严谨制度筑牢防线,更因艺术家的高风亮节温情动人,让这份高原文艺最高荣誉的公信力愈发坚实。
(戏剧类初评现场)
  本届评奖工作启动之初,便依托完善的《评奖办法》与门类细则搭建规范框架,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确保评审全程有章可循、权威有序。评委组建作为评审质量的核心环节,是本次初评公正最直观的体现。本届评委从多部门推荐的“德艺双馨”人才中筛选,经各部门多维度审核后纳入专家库,最终抽取环节更是引入公证机构全程监督,确保过程绝对透明。公证人员现场见证评委随机抽取的每一个环节,全程录像留痕,抽取结果经核实确认后正式生效,从程序源头杜绝任何人情干扰。
(舞蹈类初评现场)
  文学类17名评委细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含网络文学)、藏语言文字、蒙古语言文字三大领域,精准适配不同语种、体裁的评审需求;戏剧、音乐、美术等其余门类及《格萨尔》史诗研究类,各由7名行业权威专家坐镇;民间文艺类(含曲艺、杂技)更是集结12名专业学者,全面覆盖手工艺术、曲艺杂技等细分赛道。
(民间艺术类初评现场)
  而比严谨程序和权威阵容更动人的,是评委们自带的“让贤”风骨——连续斩获第六、七、八届青海文艺奖的版画艺术家阿太,主动放弃本届参评资格投身评审,他那句“我也有几个自己满意的参评作品,但还是希望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道出了众多评委的胸怀;第八届获奖作者、鲁迅文学奖得主索南才让,也仅以评委身份参与,将参评机会尽数提供给其他后起之秀。最终组建的评审团队中各艺术门类不乏像索南才让、阿太这样的专家权威放弃参评机会。这份自觉担当,让评审现场满是薪火相传的温情。
(影视类初评现场)
  制度与品格的双重守护,让公正贯穿始终。初评环节实行封闭式评审,纪检监督组全程驻场,《评奖办法》明确的回避制度刚性执行——凡有个人及合作作品申报、或直系亲属参评的,一律不得担任评委。艺术家们的主动让贤与制度的刚性约束形成呼应,让利益关联隐患消弭无形,确保每一位评委都能以纯粹的艺术眼光为作品“把脉”。
(书法类初评现场)
  初评采用“分类施策、全程留痕”模式,文学类及其他艺术门类中的专著类采用“分散深读+集中热议+签名投票+加分核算”模式,以票数结合加分规则科学排序;戏剧、音乐、美术等其余门类均执行“集体实名打分+多重复核”机制,每一分、每一票都有据可查、全程可溯。评审中,评委们严守纪律底线,摒弃人情干扰,独立发表专业见解,用纯粹的艺术眼光为作品“把脉”,让公平正义贯穿评审全过程。
(音乐类初评现场)
  原创是文艺的生命,更是评奖的底线。所有参评作品均需提交《承诺书》,郑重承诺作品原创无侵权、信息真实无虚假。评委团队对作品原创性、申报材料真实性进行双重严苛核查,同时兼顾各艺术门类的创作特性与审美标准——既珍视唐卡、藏戏等传统艺术的匠心传承,也鼓励网络文学、现代舞等新兴业态的创新表达,始终坚守“宁缺毋滥”的原则,让真正有筋骨、有温度、有品质的佳作脱颖而出。
(《格萨尔》史诗研究初评布置现场)
  作为青海文艺界的“奥斯卡”,青海省文学艺术奖自1984年设立以来,每五年一届,早已成为培育文艺英才、孵化精品力作的“摇篮”,其权威性与含金量在一届届的辉煌成果中愈发厚重。这一荣誉的公信力,正是建立在每一届评奖过程中对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坚守之上。
(摄影类初评现场)
  回首往届获奖作品,既有斩获国家级大奖的扛鼎之作,也有记录高原变迁的精品力作,它们共同构筑起青海文艺的精神高地。文学领域,第八届获奖作品凭借《荒原上》的作者斩获鲁迅文学奖,实现青海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视觉艺术领域,摄影作品《生死对决》的作者在第八届获奖后,一举拿下英国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度总冠军,用镜头向世界展现青海的生态之美。舞台艺术领域,秦腔现代戏《尕布龙》、藏族群舞《与爱同行》等获奖作品,既传递着时代的强音,又流淌着民族的血脉,部分作品更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国家级赛事,成为青海文艺的闪亮名片。民族艺术领域,《格萨尔·赛马称王》以交响合唱形式活化史诗传承,唐卡《一代宗师 十世班禅》展现传统技艺的当代魅力,藏戏《意卓拉姆》让少数民族戏剧焕发新生,这些获奖成果,传承着民族文化,守护着民族根脉,让青海多民族文化在文艺创作中代代相传。
(美术类初评现场)
  这些星光熠熠的佳作与英才,不仅印证了青海省文学艺术奖的选优眼光与权威地位,更让本届参评者对荣誉充满期待,对创作满怀热忱。而本届初评阶段一系列严谨细致的公平举措,无疑让这份期待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文艺评论类初评现场)
  本次初评覆盖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含曲艺、杂技)、广播电影电视艺术(含音像制品)、文艺评论、《格萨尔》史诗研究11个门类,经过评委们的精挑细选,终评候选名单已正式锁定!按照评奖流程,初评结果将经协调机制审定、报省功勋委审核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文学类初评现场)
  接下来,终评工作将接续推进,更多精彩即将揭晓。我们将通过青海文艺网及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属各网络发布渠道及时公布终评安排、获奖名单等重要信息,全程接受社会监督。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九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能续写往届辉煌,发掘出更多扎根高原、心系时代、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让高原文艺之花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艺力量!
 
编辑:韩永龙
责任编辑:东治
  • 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一号电话:0971-6330561
  • 传真:0971-6330561信箱:qhswlwxb@163.com
  • 邮编: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