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青海省原创舞蹈大赛舞评】李雯:让舞蹈成为文化寻根的诗篇
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教育厅和青海广播电视台主办,青海省舞蹈家协会、青海大剧院承办的第四届青海省原创舞蹈大赛,于2025年6月2日至5日在青海大剧院盛大上演,现已圆满落幕!
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评论在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方面的突出作用,现开辟网上舞评专栏,旨在提供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舞蹈鉴赏平台。将陆续推出系列舞蹈评论文章,敬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并关注。舞评仅代表作者观点。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有感于第四届青海省原创舞蹈大赛群文组决赛
苏娟 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青海省文联特约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第四届青海省原创舞蹈大赛,主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通过原创舞蹈作品,展现新时代青海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本次原创舞蹈大赛分设少儿组、群文组和专业组等组别,有幸应青海省文联文评中心和青海省舞蹈家协会邀请,现场观看了群文组决赛的表演。全场节目异彩纷呈、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党的二十大以来,青海在文化、经济、教育、生态、科技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广大艺术爱好者沉浸在舞蹈视听审美享受的同时,接受来自于舞台、灯光、服饰、舞美、造型等综合艺术的冲击,动人心魄、沁人心脾,既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展示了青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共生的舞蹈艺术文化。
一、地域色彩鲜明,民族风格浓郁
地域色彩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是本次原创舞蹈大赛群文组决赛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有表现青海藏族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的《哈依哈·则柔谣》《弓鸣藏韵》《卓姆的草原》《阿妈》《青禾逐浪》《则柔· 情》等作品;也有体现青海回族讴歌生活、赞美家园的《河湟汤瓶谣》《花香谣》《筛·情》等作品;还有反映青海蒙古族热情奔放、质朴爽朗民族特质的《瀚海湖光浙青情》《云野欢歌》等作品。这些作品汲取了河湟花儿、藏族鹰古笛、拉伊、则柔、勒,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回族宴席曲、小调、口弦等音乐元素,生动诠释了青海民间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独有气质、深厚意蕴和深邃意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舞蹈作品《花乡谣》引子部分口弦与花海的舞蹈造型交相辉映,而主体部分以宴席曲原生态转圈、摆头、抖肩、踏步等舞蹈姿态与节奏的律动珠联璧合,将回族人民热爱生活、开朗豁达、乐观向上、潇洒豪迈的性格特点,表现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舞者是来自于门源县浩门镇高级中学的学生,经过他们在舞台上的演绎,赋予了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的时代气息,诠释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三者之间的核心理念、主旨思想、逻辑关系与总体要求。而舞蹈作品《则柔· 情》更多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舞蹈创作理念。“则柔”是玩耍之意。在青海的共和、贵德、兴海、贵南、同德、同仁、尖扎和海东等农业区与半农半牧区广为流行。经过舞者审美构思、艺术处理和形体表现,将则柔以歌载舞、歌舞传情、载歌载舞、歌舞并茂的艺术特征得以感性凸显和理性叙事。引子部分藏族鹰古笛、钢片琴等乐器音色的模仿,加之人声的演唱,向人们展现了藏族人民在宽广无垠的大草原即兴起舞、欢声笑语的场景。而主体部分女子优美舒展、曼妙婀娜的舞姿与男子热情奔放、粗犷豪迈的舞步,形成鲜明的对比。舞蹈队形时而如雁阵飞翔,时而又如百花齐放,是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民族特性的真实写照。尾声人声的无伴奏徒歌表演,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二、时代气息浓厚,传统与现代融合
与民族风格相得益彰的有表现科学家披肝沥胆、励精图治、众志成城、甘于奉献的当代舞《望星河》;表现听力障碍的西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残志不残”,心怀报效祖国执着梦想,努力用自己的汗水与泪水,绘就人生美好蓝图的作品《我的未来不是梦》;表现三江源生态保护题材的《青之约》和《青海湖畔·黑颈鹤》等;用跨越时空对话的方式表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湟源排灯”的制作、展示与传承的《灯影传薪》和以当代考古为背景的《古岩舞》等。
作品《望星河》以多变的舞蹈队形,领舞与群舞的巧妙构思,变幻莫测的灯光音响和深邃的文化意蕴,讲述着青海大学科研团队在冷湖天文观测站,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精诚团结最终精准测算天文星系数据与图像的真实故事。《古岩舞》则以古老的乐器,贯穿始终的打击乐器,领舞者现代服饰和舞队民族服饰着装的视觉反差,体现了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元文化共生之地,各民族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求同存异、同生共存的文化特质。而刚察岩画作为当地历史文化显著标识,通过舞者肢体形态、舞蹈形态和音乐形态,呈现了青海各族人民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唐代诗人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这样描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总体来说,这些原创舞蹈作品民族风格浓郁、时代气息浓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共同谱写了青海各族人民团结友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和谐乐章。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各参赛队伍对舞蹈艺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严谨态度和艺术追求。更让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潮澎湃的是原创舞蹈作品,一定要基于创作者自身的灵感和独特的视角。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经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观点,在我看来这正是舞蹈原创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非常规的段落组合方式和不规则的舞蹈队形变化,既有传统文化的浓墨重彩,又有现代艺术的简约时尚。笔者希冀更多的舞蹈团队以本次比赛为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主旨,以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为目标,为青海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而不懈奋斗!
来源:省舞协
编辑:彭晶
责任编辑: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