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艺评论,助力新时代文艺发展
0
时间:2021-09-14 作者:

  导言: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充分发挥新文艺评论的专业性、权威性作用,切实引领新时代文学艺术更加繁荣兴盛,使文艺评论更好更快地走向大众、走向深刻、走向高峰。为加强对文艺评论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现将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文艺评论的文章进行摘录、刊发。 

  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文艺评论,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建强文艺评论阵地,营造健康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促进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建强文艺评论阵地”,“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重视网络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培养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力量。” 

  什么是新文艺评论:是相较于纸质媒介的传统文艺评论而言的,不仅仅是因传播方式的改变而生成的网络评论,而是在思维方式、价值体现、情感态度、表达手段上运用互联网思维所兴起的一种新的文艺评论样式。它的本质是评论,是对文艺作品、作家、思潮、流派等的研读分析、评价批评和审美认知,是互联网时代寻找批评切入点爆发点,与网络传播平台联姻,更好发挥批评功能,把文艺评论的思想、价值、意义等简明扼要、生动有趣地传布给接受者的一种文艺时评、事评、微评、短评、快评、新论和全媒体评论。更加注重挖掘作品的精义要义,直接明快地揭示其思想内涵;更加注重评论的表达创新,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传达批评的意趣旨趣;更加注重接受者的心理需求与变化,平等友好地互动与交流对文艺的看法和审美体验。 

  新文艺评论的当代意义:不仅是专业评论工作者的入场,而且是广大网民参与评论的自觉和激发,是专业评论与大众评论的有效互动和相互促进。因社会分工而受到压抑的艺术天性,在互联网和新技术革命中得以持续不断地被激活,激荡起无穷的艺术创造活力,形成了大创作观、大鉴赏观、大批评观,人人都是文艺作品的创作者,人人也都是文艺作品的评判者,虽然其评论不系统、不严谨、不规范,但却唤起了人们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的内心冲动和人性良知,在网络艺术鉴赏中发出自己的即时感受和好恶声音,潜移默化地滋生着审美趣味、价值追求和道德理想,生动而坚韧地塑造和攀援着社会文明的新高度。 

 落实一个责任、打造四个平台、强化两个作用

黄群(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近年来,中国曲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曲艺评论工作方面持续发力。

  一、落实一个责任,切实加强曲协分党组对评论工作的领导。

  曲协分党组充分认识到评论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有力落实主体责任,将评论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内容,作为实现新时代曲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年初将做好评论工作纳入工作报告之中,在全系统进行安排部署。分党组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加强评论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加强评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推动曲艺评论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打造四个平台,构筑推动评论工作的有力阵地。

  一是持续办好中国曲艺绍兴(柯桥)高峰论坛,努力构建推动曲艺评论的响亮品牌和最大平台。自2009年起创办至今举办7届,编辑出版6本论文集,有力团结了一批曲艺评论人才,推出了一批具有实战性、对策性、前瞻性的理论评论成果。二是办好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讨会,结合曲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学理探索和理论思考。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3届,征集论文近200篇,推出了一批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三是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为推动曲艺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营造良好的评论氛围。2020年结合首批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的出版,组织评论文章近百篇,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刊发专版,直接推动了曲艺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充分发挥《曲艺》杂志的阵地作用。陆续策划推出89个专题,围绕曲艺创作、曲艺理论、曲艺生态、曲艺产业等热点进行评析。开设曲艺评论专栏“艺镜”和“艺评”。利用融媒体建设成果,先后推出曲艺界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曲艺界行风建设等主题的评论文章近300篇。

  三、强化两个作用,切实以评论推动精品创作助力行风建设。

  一方面,强化曲艺评论在指导创演实践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牡丹奖评奖评价标准和评奖指标体系,坚持把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效益突出出来。在各类展演活动中,嵌入点评环节,邀请曲艺名家现场点评,第一时间将评论声音反馈给创演一线人员。实施作品提升行动,运用曲艺评论方式对征集和采风创作的作品进行再打磨再加工。与评论中心共同举办田连元《话说党史》评书创作研讨会,有力提升正在创作过程中的重大主题曲艺作品的美誉度和传播力。另一方面,强化曲艺评论在推动行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继4月底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和行风建设委员会发出《关于加强相声界行风建设自觉践行崇德尚艺的倡议书》后,在《中国艺术报》《曲艺》杂志融媒陆续刊发《新时代新曲艺要引领新风尚》等一系列评论文章。组织动员曲协系统开展行风建设大讨论,开展以“传承·守护·引领”为主题的曲艺行风建设征文活动,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在行风建设中阐明立场态度、营造舆论氛围、批评不良倾向、倡导新风正气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中国曲协将扎实做好《指导意见》落实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认真学习贯彻《指导意见》精神和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做好今后一段时期曲艺评论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不断提升做好评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曲艺评论对推动创作、行风建设的重要作用。着力团结打造一支高素质曲艺评论员队伍,提升应对曲艺舆情事件的能力水平。坚持以评代奖、以评促创做法,创演与评论双轨并行,助力曲艺精品的孵化打造。高度聚焦行风问题,组织系列座谈研讨,不断提升广大曲艺工作者建设优良行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大曲艺行风建设评论文章征集刊发力度,在全行业形成人人关注行风、人人建设行风、人人守护行风的良好氛围。三是挖掘平台潜力,提升做好新时代曲艺评论工作的质量水平。持续打造“四大平台”,不断丰富拓展活动内涵,搭建引领曲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评论高地。四是加快推进曲艺学科建设,支持帮助中央戏剧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开设曲艺专业,加强与教育部沟通,力争将曲艺纳入《国务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从根本上解决曲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推动新时代曲艺评论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

多措并举,加强书法评论,营造风清气正的书坛生态

郑晓华(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多年来,中国书协分党组高度重视理论评论工作,结合协会各工作环节,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科学、理性、健康的书法评论,突出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积极推动书法评论工作繁荣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书坛生态。具体措施有:

  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指导新时代书法事业繁荣发展的总方针、总依据、总要求。按照中国文联统一部署,2020年中国书协举办了“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专题征文”活动,在业内骨干作者中广泛征稿,共收到论文近300篇,在《中国书法报》等主流刊物进行专题刊载。以活动为契机,推动骨干作者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等,切实提高书法界骨干作者的理论水平,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书法评论工作的强大动力。

  围绕重大选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书法学术研讨、评论活动。近年来,中国书协针对书法界存在的重技轻文、急功近利、创新乏力、盲目跟风、风格雷同等问题,组织举办了“乌海论坛”“绍兴论坛”“国展论坛”“兰亭论坛”等系列主题学术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围绕行业内长期困扰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研讨,问切把脉,对症下药,对引导书坛深化创作、端正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聚焦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书法评论人才。通过举办“当代中青年书法理论批评家高研班”,着意提升中青年理论批评家道德修为、理论水平和传统文化修养,提高评论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全国会员大培训、国学班、新闻媒体培训班等常规培训中,增加理论课程分量,提升全行业书法理论评论水平,形成各方合力,推动书法事业健康繁荣发展。

  针对行业新业态,围绕重大主题展事活动,加大正面宣传,强化行业引领。在兰亭奖、国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等重大活动中,邀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文汇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并组织专家进行专题阐释、解说,强化文艺评论的介入。针对近年来书法界出现的各种乱象、思潮、热点与负面事件,积极发挥中国书协和书法传媒公司所属网站、报纸、刊物、出版社等书法评论主阵地作用,主动发声,及时回应,正本清源,激浊扬清。

  在今后工作中中国书协将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书法评论工作:

  加强理论和评论队伍建设,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把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养纳入协会的人才长期规划,切实加强对青年书法评论人才特别是新文艺群体中的评论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从业人员全面综合理论素养;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书法艺术实践相结合的规律研究,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引领作用。

  围绕行业发展,积极组织专家定期召开专题座谈研讨,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新动向;整合学术界及新闻媒体界力量,建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营造健康评论生态。

  加强专业媒体与社会媒体、网络新媒体的合作,完善舆论引导全方位覆盖工作机制。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凝聚共识。坚决抵制各种违反职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及时发声,扶正祛邪、惩恶扬善,增强评论工作的针对性、战斗力和影响力。

自觉肩负职责使命开创电视文艺评论新局面

范宗钗(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 《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入贯彻和实践指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尤其是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中国视协进一步提升电视艺术评论工作明确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中国视协高度重视电视艺术评论工作,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把加强改进文艺评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围绕重大主题开展评论工作,为推动电视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提供理论支撑。牢牢把握正确的文艺方向,坚持把围绕重大主题开展评论、促进优秀电视作品创作生产作为协会工作中心环节。近两年,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热播电视剧、纪录片以及文艺节目创作理论研讨;以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计划为依托开展剧本论证,为提升创作质量建言献策。今年初,成功举办2020年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精品创作座谈会,较为系统和全面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创作成果,在业界产生热烈反响。策划申报中国电视金鹰奖研究课题并获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立项支持,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评选理论。二是加强融媒体环境中电视文艺评论的阵地建设,切实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当代电视》等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紧扣前沿课题、热点现象和重点作品,进行重点选题策划,建设高端优质的评论队伍。指导支持艺术评论专委会编撰学术专著,开展专题研讨、剧本推介等,切实发挥文艺评论的行业引领作用。充分重视网络文艺评论,构建新媒体矩阵,提升协会在视听艺术领域的主流话语传播范围和强度。三是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职能,密切联系和培养新时代电视艺术评论人才。通过开展系列理论研讨活动,密切联系并团结一批优秀创作者和资深评论家。不断优化评论队伍结构,加大青年评论骨干比重。加强协会评论人才建设及“文艺两新”评论力量的扶持,努力为新时代电视文艺评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在今后工作中,中国视协将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有关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牢把握电视文艺评论的方向盘,更加有为有力有效地推动电视艺术评论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文联工作重要讲话和论述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水平。更好地引领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二是加强统筹规划,围绕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和年度重点作品展开评论研讨,组织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电视剧创作研讨会等,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观众。三是继续推进《当代电视》等协会文艺评论阵地建设,进一步发挥电视艺术理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注重用好协会新媒体评论平台,不断提升运用新媒体开展艺术评论的能力。四是强化组织领导,壮大电视文艺评论队伍。将电视文艺评论工作纳入到协会全年重点工作中来,招录理论评论相关专业毕业生,注重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培养。密切联系业界专家学者及优秀创作人才,建设专业权威的评论队伍。注重加强对青年评论人才及网络视听评论人才的培养,努力构建新时代电视文艺评论的新力量。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视协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团结引领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高度重视和切实发挥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文艺风尚,努力开创电视文艺评论新局面!

让网络文艺评论在凸显网感中不断增强战斗力说服力影响力

彭宽(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副主任)

  互联网带来文艺生态的深刻变化,网络空间日益成为文艺评论的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国文联党组关于开展文艺评论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以中国文艺网及所属新媒体平台为主要阵地,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网络文艺评论工作。

  一是努力推动中国文艺网文艺评论频道、栏目对文艺门类、传播形式的全覆盖。中国文艺网专门开设“文艺评论”频道,与“文学”“戏剧”等12个文艺门类并列,持续更新理论评论界相关信息动态,呈现重要成果、观点。同时在各个文艺门类频道中均设置“评论”栏目,对各文艺领域评论予以及时、集中呈现。首页首屏的“话题·专题”栏目,针对文艺界热点作品、事件、现象、思潮等,一方面重点推荐原创评论产品,另一方面从全网转发优秀评论稿件。通过努力,推动文艺评论形成各个文艺门类全覆盖,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传播形式全覆盖。

  二是不断创新新媒体评论产品增强网络空间传播力影响力。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和视频化发展趋势,推出充满网感的新媒体评论产品,区别于学术研究文章、传统媒体评论,注重文、图、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融合,注重网络平台各种反馈、互动的有机呈现,注重大量运用网言网语,与网民更加贴近。在微信平台开设和打造“小艺有话说”“时评”“关注”等新媒体评论栏目,针对文艺界重大负面舆情发声亮剑,及时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在抖音平台尝试以短视频形式开展文艺评论,强化快速反应能力,扩大评论传播范围,所发内容多次登上抖音热榜。今年以来,针对部分相声团体不当行为、演员郑爽代孕弃养、演员吴亦凡涉嫌强奸等失德违法现象,中国文艺网推出了一系列新媒体评论产品,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正面批驳。同时,对《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反映脱贫攻坚、庆祝建党百年等主旋律剧,《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等现实题材热播剧,也通过新媒体评论产品开展深度关注和积极宣介。

  三是坚持通过网络文艺领域理论学术建设团结带动网络评论员队伍。以网络文艺“蓝皮书”形式持续编撰推出《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同时承担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中“网络文艺篇”的撰写,加强对网络文艺这一新兴文艺类型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学术界和网络文艺界引起积极反响。这一方面增强了网传中心开展网络文艺评论的学术底蕴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吸引和团结了一批网络文艺领域理论评论专家,与他们加强联系,加深了解,带动和拓展了网络评论员队伍,在业界增强了理论评论的话语权和权威性。

  按照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要求和中国文联相关工作部署,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让网络文艺评论在凸显网感中不断增强战斗力说服力影响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思践悟,以文艺评论助力行风建设,增强评论战斗力。继续打造好“小艺有话说”等新媒体评论栏目,加大对负面现象、负面事件的发声亮剑力度,既评作品也评人品,倡导“批评精神”,扩大正能量声音,在网络空间弘扬新风正气。

  二是进一步拓展专业深度,以文艺评论助力精品传播,增强评论说服力。以网络文艺“蓝皮书”等工作为抓手,有效团结网络文艺理论评论人才,加大高质量、原创性、有深度的网络文艺评论生产,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青年网民。

  三是进一步用好新媒体平台,突出“网”的特点,增强互联网时代评论影响力。积极创新评论形态,改进评论文风,推出更多青年人欢迎的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互补互融,让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力量更好触网入心。

不断拓展主流文艺评论阵地传播力引导力

康伟(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

  近年来,《中国艺术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文艺界主流媒体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切实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将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作为立足点。从两个维度来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阐释工作。从政治维度,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政治自觉;从学理维度,进一步提高理论含量、学术含量,增强学术自觉。在这两个维度的结合中,凸显专业文艺媒体的深度和锐度。比如,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专栏,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一系列新思想,提炼、策划评论选题,约请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深度文章,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文明蒙尘’到‘人类文明新形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新表述”等重大主题进行学理性阐释;推出“文艺观察”专栏,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合作,连续刊发一系列以小切口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评论文章。

  二是将大力加强内容建设作为制高点。要实现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说到底要靠一篇篇高质量文艺评论文章。首先,注重专业性。对任何议题的回应,都将专业性要求贯穿于文艺评论工作全流程。在一大批报社团结起来的顶级专家学者队伍和势头强劲的新力量的鼎力支持下,《中国艺术报》的优质文艺评论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其次,注重在场性。《中国艺术报》作为文艺专业媒体,就是要置身文艺发展的新的时代现场,对有关现象、趋势、潮流、问题进行专业回应和引导。文艺评论的在场性,也是专业性的体现。既置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历史性时代现场,对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文艺创作进行评论,彰显文艺专业媒体和文艺评论本身的大格局;也置身文艺新常态现场,对新的文艺生态中的人、作品、现象进行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三是将创新推进融合传播作为增长点。《中国艺术报》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明确为奋斗目标,并将推进文艺评论融合传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社新媒体矩阵中,根据不同平台属性,对优质文艺评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推送,效果极其显著。仅以今年为例,《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一文,学习强国浏览量达720万,创造了《中国艺术报》文艺评论浏览量新纪录。在各新媒体平台中,100万+共7篇,10万+114篇。这些高流量,并不是靠低俗庸俗媚俗实现的,而是靠过硬的专业性实现的。这些既具有高流量更具有高质量的文艺评论,极大地拓展了主流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四是将切实健全工作机制作为支撑点。《中国艺术报》文艺评论工作新机制主要体现在《中国艺术报社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个顶层设计中。报社文艺评论将重点在以下10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优化纸媒文艺评论平台架构和内容生产;二是进一步提升话题引导和议题设置能力;三是持续建设具有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四是积极探索生产视频类文艺评论产品,丰富文艺评论优质产品供给;五是加强与中宣部文艺局的联系,寻求指导、支持和帮助;六是加强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以及全国文联系统文艺评论有关单位、机构的互动;七是有效建立重点作者联系制度,更加紧密地联系好著名文艺评论家,有针对性地发现、培养青年作者,建设一支具有战斗力的主流文艺评论作者队伍;八是更加积极主动介入文艺评论,开展理论研讨、调查研究等多样态文艺评论工作;九是实施文艺评论优稿优酬制度;十是注重对报社文艺评论编辑力量的培养,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一号电话:0971-6330561
  • 传真:0971-6330561信箱:qhswlwxb@163.com
  • 邮编: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