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0

  学习书法是一件枯燥的事,也是快乐的事。历代前贤留给我们诸多经典,都是学习的范本,若大河取水,一两瓢足矣。须品读、品析、品赏。
  成为一名书法家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累与沉淀,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终究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书法艺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富矿,不仅可以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借鉴,也可以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在学习中客观条件可以影响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形式,书家的基本性格也决定着书法的基本气息、情调;作者的基本书路,决定其书法的基本面目特征。其中基本性格是天生因素,如书家的灵性、悟性等;基本书路是指书家取法的碑帖,尤其是花精力去认真临习的碑帖对书家书路有很大的影响,书家再糅以其他,最终形成自身独有的书法风格。

  书家是创作的主体,当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其主体性才能达到更好的主观能动,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越是刻意想写好的作品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书贵自然,书法的特殊性要求创作者必须一气呵成,才可“贯气”于作品中。如若精心设计、刻意安排,反而只能收获事倍功半的效果。
  书法作品要想表现审美追求,体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书写者精神内涵自然流露的过程;书法的内涵体现的是文化品味和人文追求,创作者的文化、思想浓缩在笔墨线条之中。发掘书法之美,要回归传统、回归经典。形质格调简净淡远,笔墨意趣萧疏儒雅,是书法的审美准则。只有具备较高的学识修养,笔底才能有意蕴。
  所以,品赏者不仅要了解书家的学书经历、气质个性,还要有相应的技能实践,以及熟悉书法的特质与规律;书法创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品赏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具备学习能力,然后才会有创作乃至精品的创作。故而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书法作品才能进入一个高的层次。
  谢全胜,汉族,1972年9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60余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入展获奖。曾获全国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兰亭奖”佳作奖、优秀奖,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

  • 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一号电话:0971-6330561
  • 传真:0971-6330561信箱:qhswlwxb@163.com
  • 邮编:810008